韓國移動運營商 SK Telecom(以下簡稱「SKT」)在最新的《6G 白皮書》中承認,儘管 5G 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廣泛使用,但 5G 並未如預期那樣推動一系列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。由於各種因素,包括技術的不成熟、市場需求的低迷,以及政策和監管問題,大眾對 5G 的想像並未兌現。
早期被寄予厚望的 5G 技術
在 5G 技術仍在推廣的早期階段,業界普遍認為 5G 將會推動自動駕駛、無人機、擴增實境,以及元宇宙等新科技的發展。然而,由於技術的不成熟,毫米波(真 5G)成本太高而難以大規模商用,市場的需求低迷,以及政策和監管環境的影響,這些大眾對於科技未來的期待並未實現。

「即使在為5G做準備的時候,諸如自動駕駛、UAM、XR、全像圖片,和一些數位衍生產品等服務已經出現並被期待著,但其中大部分並沒有達到大眾的預期。」(SK Telecom,《6G 白皮書》)
5G 網速經常被用戶戲稱,最大的應用是 Speedtest,測速才是本體,鋼鐵漢子天天都在測速自嗨。
5G 網路性能並非問題的瓶頸,應用才是關鍵
儘管 5G 網路在某些地區的網速已經足夠快,但多數國家的 5G 用戶仍然面臨流量限額的問題(台灣的上網吃到飽在海外並不常見),即使網速更快,對用戶體驗的提升也有限。
此外,有越來越多用戶反應升級到 5G 最有感的地方是資費的增加,實際使用則與 4G 幾乎沒差。因此,問題的關鍵在於殺手級應用,而非網路性能。

SKT 解釋,雖然 ITU-R(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)設定的 5G 目標已經部分實現,但在該技術的商業部署方面,仍有許多任務遠未完成。
這些目標本來是要長期慢慢實現的,但這種期望與對於科技未來的展望並沒有準確地傳達給消費者,導致用戶對 5G「期望過高」,期望越高,失望越大。
5G 的漸進式改進與 6G 的研發前景
儘管 5G 至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,如每 GB 的數據成本比 4G LTE 降低了 70%,5G 客戶使用的數據量也比上一代多了 50%。但《白皮書》指出,5G 是在現有的 4G 技術的基礎上,不斷的漸進式改進,這也意味著用戶不太可能注意到它們,進而低估了 5G 的價值。

另一方面,6G 已經在開發中,預計將於 2030 年首次亮相。韓國 SKT 計劃率先開發 6G 技術,並且將會避免 5G 時代所犯下的錯誤。
SK Telecom 認為,6G 的成功將取決於「人工智慧」和「感測技術」的發展。如果沒有這些技術,依賴於下一代移動網路的 6G 技術將無法真正發揮作用。
公開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