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軟體頭條

Meta 即將推出「社群筆記」功能:類似《維基百科》的共筆版事實查核

Meta 即將推出「社群筆記」功能:類似《維基百科》的共筆版事實查核 社群筆記 AI, AI 應用案例, 頭條

根據 TechCrunch 的報導,Meta 將於 3 月 18 日在美國推出「社群筆記」功能,這項被視為「去中心化事實查核」的實驗,將允許用戶共同標註 Facebook、Instagram 和 Threads 上的可疑內容。此舉不僅呼應了 Elon Musk 主導的 X 平台自 2021 年推行的群眾審核機制,更被視為 Meta 在「後專家時代」對抗虛假資訊的關鍵策略。

然而,這項看似民主化的設計,是否真能解決資訊混亂,抑或將開啟更複雜的輿論操縱風暴?

Meta 即將推出「社群筆記」功能:類似《維基百科》的共筆版事實查核 社群筆記 AI, AI 應用案例, 頭條

從第三方審核到群眾共筆:Meta 的「去專家化」賭注

過去十年,Meta 依賴第三方機構進行事實查核(在台灣有事實查核中心、MyGoPen 等等),但近年屢遭批評「標準不透明」且「政治偏見過深」。例如,Meta 曾錯誤標記《華爾街日報》和《福斯新聞》的氣候變遷評論文章為「不實資訊」,甚至在 COVID-19 疫苗爭議中過度刪文,引發保守派用戶的強烈反彈。

Meta 公共政策副總裁 Neil Potts 也坦言:「舊系統既不夠中立,也無法擴展。」

「社群筆記」的運作機制與 X 平台高度相似:

  • 群眾協作標註:通過申請的「貢獻者」可針對貼文提出事實補充或澄清。
  • 對立共識機制:若不同立場的貢獻者共同認可某筆記「有幫助」時 ,該筆記才會顯示於貼文下方。
  • 不干預演算法:即使貼文被標註,平台也不會刻意降低其曝光排名。
Meta 即將推出「社群筆記」功能:類似《維基百科》的共筆版事實查核 社群筆記 AI, AI 應用案例, 頭條

此設計試圖透過「對立共識」確保中立性,但正如《維基百科》的編輯爭議那樣,志願者社群的意見分歧與權力鬥爭難以避免。Meta 產品管理總監 Rachel Lambert 強調,該系統將採用 X 的開源演算法,但能否避免 X 現有的「標註延遲」問題(誤導貼文常在病毒式傳播後才被審核),仍是未知數。

另外,Mark Zuckerberg 的「Meta」使用 Elon Musk 的「X」演算法,背後是不是某種程度的進一步討好、站隊川普陣營,也相當令人玩味。

Meta 即將推出「社群筆記」功能:類似《維基百科》的共筆版事實查核 社群筆記 AI, AI 應用案例, 頭條

「專家崇拜」退場,輿論戰爭升級?

Meta 的轉向暗含深意:當政府與科技巨頭紛紛試圖「定義真相」時,傳統專家審核機制成為了政治攻防的焦點。川普任內對「大科技審查」的指控、歐盟對 X 平台「社群筆記」效能的調查,均顯示資訊管制的戰場正從「內容刪除」轉向「話語權重分配」。

Meta 即將推出「社群筆記」功能:類似《維基百科》的共筆版事實查核 社群筆記 AI, AI 應用案例, 頭條

這或許是「專家權威」瓦解的開始。當 Meta 將事實的定義權交還給群眾,表面上是民主化,實則可能讓資訊戰更趨地下化——畢竟,誰能保證所謂的「共識」不是被組織性操縱的結果?

不過,研究數據同時也揭示了一個矛盾的現實:

  • 正面效應:盧森堡大學研究顯示,X 的社群筆記使誤導性貼文傳播量減少 61%;用戶普遍認為群眾標註比機構審核更可信。
  • 致命缺陷:僅 9% 的選舉不實資訊貼文獲得標註共識,且多數標註在貼文爆紅後才出現:這意味著,該不實資訊已經錯失了扼殺的黃金時機。
Meta 即將推出「社群筆記」功能:類似《維基百科》的共筆版事實查核 社群筆記 AI, AI 應用案例, 頭條

更深層的隱憂在於:當政府與政黨開始「培養自己的審核大軍」,群眾共筆可能淪為資訊戰工具。例如,政府可能運用「出口轉內銷」策略,透過境外帳號散播論述後,再讓官方審核大軍進行灌票:若 Meta 無法有效區隔「真實的共識」與「組織性灌票」,社群筆記或將加劇「真相極化」現象。

Meta 的政治籌碼,與即將到來的亂世

Meta 選擇在美國先行測試,既反映其對最大市場的謹慎,亦被視為向川普政府遞出橄欖枝——畢竟,川普曾多次指控 Meta「壓制保守派聲音」。然而,這項實驗的終極挑戰在於:當「真相」不再由專家界定,而是由混雜著偏見、利益與操縱的群眾共識決定,人類社會是否準備好面對更徹底的認知混亂?

Meta 即將推出「社群筆記」功能:類似《維基百科》的共筆版事實查核 社群筆記 AI, AI 應用案例, 頭條

正如維基百科在爭議中仍勉力維繫知識共構,Meta 的社群筆記或許是數位時代的必然嘗試,但歷史告訴我們:民主化的工具,未必會帶來民主化的結果。

Written by
黃郁棋

《科技人》站長,在科技業打滾十年的老屁股,每天都覺得自己要被新技術取代了,完了完了。

公開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打賞科技人|祝您有個美好的一天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