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科技人》的成立初衷,是為了探索 AI 帶給人類生活哪些改變。雖然現在我基本不使用 AI 來寫文章、分析文章了(跟「學習」有關的項目,我選擇漸漸遠離 AI,不要讓自己的思考受到影響),但是不可諱言,AI 是如今的顯學,懂運用 AI 的人跟不懂運用 AI 的人,在職場、社會上的競爭力會大受影響。
我這篇會試著分享「如何正確的與 AI 對話」,以 ChatGPT 為例。與 AI 對話看似很容易,只要會打字都辦得到,但是你有成功讓 AI 回答出對你有用的答案嗎?為了讓 AI 正確理解我們的問題、精準回答我們需要的答案,與 AI 對話,其實是有技巧的。
AI 擅長什麼、不擅長什麼,要有基本概念
下面我分享的內容,有許多啓發自 Google 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的演講,簡立峰博士真的是台灣軟體業界相當重要的前輩與老師,說話也十分親切。
以 2024 年的 AI 大模型(ChatGPT、Gemini、 Claude、Copilot etc…)來說,我們可以很明確的歸納出 AI 特別擅長與不擅長的領域。
- AI 特別擅長:快速閱讀、快速摘要、快速翻譯、快速改寫、展現隨機性的內容(類似創意)
- AI 特別不擅長:以時間為基礎的推理、判斷情緒、判斷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、虛實結合
生成式 AI 大模型不是什麼「奇蹟」,它是由非常非常多的大數據(Big Data)在進行分析、歸納、卷積、監督與非監督式訓練、自我演練後,所得到的一個龐大的資訊體。這個資訊體的運作邏輯,與人類的邏輯不太一樣,雖然最後得出的答案可能相同。
然而,現階段如果你錯誤的使用 AI,可能會得到一些糟糕的結果,例如:
- 依賴 AI 給你永遠正確的解答:很遺憾,AI 的回答還是存在錯誤,且有可能一本正經的說幹話,形成幻覺
- 要 AI 幫你做決策:AI 只是根據過去蒐集到的經驗,來給出可能性最高的答案,而這個答案很可能不適用於未來
但是如果你能夠在 AI 擅長的領域中多加利用,那麼你在工作職場或社會中,就會擁有非常大的優勢。隨著 AI 日漸強大,懂得用 AI 與不懂得用 AI 的人,能力差距還會越來越大。
跟 AI 對話的技巧一:人事時地物說清楚
為了讓 AI 能夠最大程度的精準協助你處理事情,你在問問題時,務必記得:將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說明清楚。
例如,假設你想要安排一場冬季的北海道之旅,你要如何讓 AI 給你有效的建議?
你現在是一名專業的日本導遊(對方的人設),我是一名經常健行、體力不錯的年輕男性(我方的人設),我預計在明年 2 月份前往日本北海道遊玩 14 天(地點與時間),進行一場深度的大自然之旅,並且希望有泡溫泉的行程(地、物),請給我一份完整的日本北海道旅遊計劃書(事)。
把問題的背景情況說明清楚,AI 才不會「誤解」而給出錯誤的答案。不用擔心說這麼多背景資料不太自然,AI 不是真人,不會有私人情緒,不會厭煩。說清楚,講明白,有效的回答自然來。
跟 AI 對話的技巧二 :引導式問答,讓 AI 來「追問」
跟 AI 對話時,不要輕易的接受 AI 給的簡單回答,而是要透過「引導式問答」來讓 AI 進一步精準理解你的需求:
- 為什麼你會這麼想?
- 能不能多給我更詳細的資訊?
- 你還需要我提供什麼資訊,方便你更準確的判斷?
「追問」是我個人最依賴的 AI 溝通方式,沒有之一。過去在開發《科技人》的應用時,如果遇到難解的 Bug,我會與 AI 一同 Debug,我們的對話會類似下面這樣:
- 我該提供給你什麼資訊,你才能夠更準確的找到問題所在?
- 我該怎麼做,才能得到你需要的那些資訊,並且協助我找到 Bug?
跟 AI 對話的技巧三:讓 AI 提供給你「專屬的溝通模板」
如果要問,誰最知道 AI 需要哪些資訊,才能準確無誤的回答問題?答案當然是 AI 自己。當你透過上面教的「引導式問答」以及「清楚的描述人事時地物」,得出滿意的 AI 回答後,不妨請 AI 按照先前的問法,重新整理一份專業的溝通模板,讓你下次直接複製貼上使用。
例如:
- 我很喜歡現在的答案,未來我有類似的問題時,我該怎麼形容你才聽得懂?
- 我很喜歡你現在的 CSS 配色佈局方案,未來我希望套用相同風格時,該如何說明你才能一次理解?
注意 :不要將學習、思考、決策的權力都交給 AI 處理
就在 AI 越來越強大的同時,我發現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將學習、決策相關的東西,都交給 AI 處理。千萬記得,不要將你的大腦整個外包給 AI,那只會使人智力退化,思考能力喪失。有關學習的項目,盡可能都自己來;至於那些已經學不到東西、卻又被迫重複勞動的事情,就很適合交給 AI 處理。
希望看完後,你對於如何與 AI 對話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,也懂得如何利用「引導式問答」來精準傳遞訴求給 AI 囉。
公開留言